昆蟲針插標本套裝展覽展示標本效果標本銷售公司
來源:http://www.sirmma.com/news/381.html 發布時間:2020-09-28 點擊:695
禾力教學今日分享:
制作昆蟲針插標本的一般流程及工具的使用
1)標本回軟
這個步驟針對那些不新鮮的蟲尸。畢竟從采集到標本制作的時間間隔太長時,昆蟲體內的肌肉僵硬,輕輕一碰可能觸角或跗節就斷了,足和翅也不能在保持完好的情況下擺成我們需要的姿勢,因此需要先進行回軟。主要用水蒸氣浸潤蟲體使其回軟。在實驗室里用的是玻璃干燥皿,在皿底加水,三角包或棉花包里的標本放在隔板上,放個三五天,輕碰觸角判斷是否能自由擺弄。時間短了回軟不夠會導致破碎,時間長了容易變成真菌細菌的培養基,都會廢掉這頭標本。當年為了交一份合格的實驗課作業,沒有實驗室回軟的條件,我們用盡了各種方法,包括用電飯鍋/飯盒和扎孔的塑料泡沫組合,塑料泡沫下面加水,上面放三角包。后來有學長發現把蟲尸重新丟回毒瓶里,回軟的效果和速度遠勝水蒸氣,雖然原因不明;不過此法有個弊端,乙酸乙酯屬于有機溶劑,處理時間過長會導致一些昆蟲體色失真。另外,用醫用酒精浸泡臨時保存的標本如果需要取出制成針插干標本,也需要回軟?;剀浭羌绱寺闊┑氖?,所以如果有條件做新鮮的標本,還是趁它還柔軟的時候整姿吧,效果又好又不費勁。要判斷昆蟲是否已經擱置太久或者回軟充分,可以用大頭針輕輕撥動觸角或者足,感覺比較脆或者僵硬就最好不要急著整姿,需要再回軟一些。
2)昆蟲針固定胸部這是制作昆蟲標本的第一針,也是最重要的一針。需要用到的工具是:昆蟲針和展翅板。昆蟲針根據昆蟲的體型選取,有00#、0#、1#~5#共七種,直徑依次增大,前兩種不常用,最常用的是2#和3#針。展翅板可以是各種材質的,只要針扎得穩,刀鑿得動,最便利易得的是塑料泡沫板。不需展翅的昆蟲直接扎在平板上即可,需要展翅的昆蟲則要給它量身定做一個凹槽,使翅恰好可以水平展開在凹槽兩側的板上,若需調整足則應預留出足要擺放的寬度。
①從中胸扎入昆蟲的軀體多為左右對稱,長在兩邊的東西總歸有一對,可是中軸線上的就只有一個。在中軸線上的小盾片、口器槽等結構是一些類群的鑒別特征,務必注意避免將昆蟲針扎在中軸線上,以保持鑒別特征完好。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則,除了膜翅目、鱗翅目、蜻蜓目昆蟲以外,昆蟲針應扎在中軸線偏右的位置。
②避開基節窩如果針從基節窩穿出,必然導致昆蟲整條足受損,對于鞘翅目昆蟲來說基節窩是重要鑒別特征,所以在從背面扎入時就應觀察好從腹面穿出的點是否位于基節窩。通常我們會選擇讓針從兩足的基節窩之間或該點略偏右處穿出,可以使昆蟲針的位置既不必離中軸線太遠,又保持足的完好。
③豎直扎下在針頭在昆蟲體內時,調整針尖的朝向,確保從正視、側視、俯視角度觀察針都是豎直扎下的。
④盡可能一次成功這一點屬于高段位技能,初學制作標本時不熟練,難免重復扎穿,導致穿孔的點不能卡緊昆蟲針,不得不用乳膠來彌補,有時還會刮下體表的毛或者留下孔洞,雖然不影響鑒定,但導致成品很難看,心中不免遺憾。
3)大頭針輔助固定身體即將進入暴雨梨花針模式。這一步主要是防止蟲體繞昆蟲針水平旋轉妨礙接下來的工作。需要用到的工具是:大頭針和鑷子。大頭針不夠長的時候我們也會用多余的昆蟲針代替,因為只是臨時固定用,怎么方便怎么來。用大頭針固定腹部左右,注意保持腹部中正。對蜻蜓目、直翅目、鱗翅目等腹部形狀偏長的昆蟲,越靠端部越下墜,用大頭針做出一個架子將端部架起來。對腹部偏球形和鞘翅目的昆蟲,兩根針左右夾緊腹部即可。膜翅目細腰亞目的昆蟲會稍顯麻煩,因為死時蜷縮得厲害,需要用針將腹部往后別住。
4)展翅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!鞘翅目和半翅目異翅亞目除外,它們的高潮在下一條。需要用到的工具是:硫酸紙/透明塑料膜、鑷子和大頭針。紙或膜是用來壓翅面用的,紙張的角和邊用大頭針固定。選擇紙或膜根據個人喜好,都不貴,就環保來說硫酸紙更好。
①前翅后緣與中軸線垂直一般來說前翅前緣呈銳角顯得更自然,對鱗翅目尤其是翅面積較大的蝶類,這樣前后翅都能顯露出來。同翅亞目的蟬、膜翅目的蜂等整成前翅前緣和中軸線垂直也可以,只是會顯得有點沒精神或者呆板。而螳螂和直翅目昆蟲則是后翅前緣與中軸線垂直,這樣能擺出漂亮的扇形后翅。
②前后翅翅脈不重疊后翅前緣通常和前翅后緣相接擺放。蜻蜓目前后翅幾乎平行,雙翅目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,都是展翅比較簡單的類群。在這一點上同樣是鱗翅目略麻煩,半翅目同翅亞目某些昆蟲的后翅過于柔軟和寬大,也會比較難展開,比如北方隨處可見的斑衣蠟蟬(俗稱“花大姐”)后翅老往前跑,往后拉的時候一心急就很容易撕裂。但是,有了下一條,這些麻煩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③利用翅的連鎖現象大多數昆蟲都是要展兩對翅的,把握好前翅和后翅的連鎖會讓展翅變得容易些。同翅亞目、鱗翅目和膜翅目的連鎖是很容易找到的,用鑷子輕輕向前拉前翅前緣,只要前翅和后翅貼得足夠近,常常能帶動后翅,這時找到前翅前緣需要固定的位置,后翅能自動擺放到自然展開的位置,這樣整姿得到的翅會非常自然美觀,當然別忘了確保后翅前緣沒有太靠前以至于前后翅重疊過多,妨礙觀察后翅翅脈。利用連鎖最容易展翅的大概就是常見的蟬,前翅帶上后翅一氣呵成。
④從前向后展翅和壓翅我通常的做法是前后翅分開展,先展前翅,壓好固定,再用同樣的方法展后翅。因為翅的前緣是昆蟲翅上最堅固的地方,鑷子輕夾前緣脈調整位置,覆膜用手輕按住,鋪平,取大頭針固定住膜的四角和邊。一些昆蟲的前后翅連鎖則可以用一張膜壓前后翅。大頭針固定點不必多,壓住關鍵的數點,我通常用五點固定——頂角、肩角、臀角、前緣中點、外緣中點,臀區較大的還會加一針在軛褶附近。
⑤俯視確保左右對稱,正視確保左右水平主要調整左右對稱,關于左右水平,還是由展翅板決定的。關于這個“水平”,針對的是一般的塑料泡沫板,有的展翅板是斜面,用來做蝴蝶標本會非常漂亮,栩栩如生,一般是買來的,我沒用過,就不做討論了。
5)足和觸角的擺放激動人心的時刻又到了!現在是鞘翅目和異翅亞目的主場,因為它們的翅沒什么可展的,所以重點在于足和觸角。需要用到的工具是:鑷子和大頭針。大頭針的用法在這里可謂千變萬化,一根針可以壓和別,兩根針可以架和夾,兩根還固定不住就上三根、四根。
①足的位置其實固定足的過程沒有太大難度,決定標本整姿是否漂亮,關鍵在于足的相對位置。最基本的要求是左右對稱,進而講求還原自然姿態。這就需要制作標本的人對該種昆蟲活體的姿態有足夠了解,沒有充分的觀察和體會,就會使標本顯得僵硬呆板。我們通常采用的是日本的整姿法,即前足向前、中后足向后擺放,既顯得自然,又節省空間。至于足的彎曲程度和伸出長度等細節,則依活體的棲息姿態而定。說來寥寥數語,要真做到這一點,沒有經年累月的觀察、練習和體悟卻是極難啊。
②從前向后依次固定前中后足
③從基向端依次固定一條足
④注意保護跗節完整
⑤最后調整觸角觸角是很脆弱易碎的部位,放到最后調整。觸角同足的要求是一樣的,不過也有美觀為實際用途讓步之例外。例如一些種類的天牛觸角較身體長出許多,如果按照活體的姿態,標本占用空間太大,不利于大量標本的收藏整理,所以通常要將觸角向后彎曲。一般而言,觸角形狀不算奇特的,線狀/棒狀/錘狀/膝狀/櫛齒狀等等用三兩根大頭針別開或者架起來就好,而觸角短小的如雙翅目、蜻蜓目、同翅亞目則一般不需調整,要多費心思的是腮狀觸角,將貼在一起的片狀鞭節小心分開,這是個細致活。我沒有抓到過鰓金龜,所以從未有幸整姿這類觸角,就不多說了。
6)風干和撤針整姿完畢后風干三五日即可,難在撤針。風干后的標本極易碎裂,撤針時應謹慎,按照觸角、足/翅、腹的順序依次撤掉大頭針,最后取下標本。此時用塑料泡沫板整姿的弊端就可能體現——跗節上的爪若勾住了泡沫,當你不經意間向上提起標本時跗節很可能被拉斷。所以在取下標本前務必檢查各個部位不再與展翅板相連。
7)加標簽及保存一個信息完整的昆蟲標本除了要有蟲體本身,還需有采集信息和鑒定信息,記錄在一定大小的紙質標簽上,稱為采集標簽和定名標簽,分別排列在昆蟲標本的下方。一個未經檢定的標本可以沒有定名標簽,但采集標簽一定要有,因為采集地也會成為鑒定依據。關于采集的信息,除了標簽上的地點和時間,最好還能保留下采集地生態環境的信息記錄在筆記本上。
①采集信息:地點、時間、采集人,有時還包括所屬單位,但必需的是前面三個信息。其中時間的寫法有一定原則,年份和日為阿拉伯數字,月份為大寫羅馬數字,中間以英文字符短橫線“-”分隔,例如2015年4月22日記為2015-Ⅳ-22。
②鑒定信息:學名、鑒定人,有時還包括所屬單位,但必須的是前面兩個信息。
③三者的位置關系:由上至下是標本、采集標簽、定名標簽。關于三者的距離,有些資料上會很精確,要求多少厘米之類,需要用三級臺確定位置。保存或者說保養標本,是一個很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環節。
禾力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,把規范、質量、發展、超越作為永恒的主題。禾力人愿與您真誠合作,歡迎各界新老朋友到我公司參觀指導!